貓狗營養需求全攻略|專業指南與飼主必讀FAQ
為什麼貓狗營養需求要科學規劃?
每一位主人都希望毛孩健康快樂,全方位了解貓狗的每日營養需求、避開常見飼主誤區、挑選合適的主糧與營養補充方式,是守護牠們長壽活力的第一步。這篇專業攻略將解答你對寵物營養最關心的問題,幫助你輕鬆規劃貓狗最適合的飲食!
1. 貓狗每日營養要求
貓咪營養需求解析
-
高蛋白質:貓是絕對肉食性動物,主糧必須以動物性蛋白為核心。建議乾物質蛋白含量成貓≥26%,幼貓/懷孕貓≥30%,並補充牛磺酸(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),否則易致失明及心臟病。
-
優質脂肪:來自雞肉、魚油等動物性脂肪,提供必需脂肪酸(Omega-3, Omega-6),維護皮膚毛髮與腦部健康,最低比例9%。
-
低碳水化合物:貓咪無法有效利用高量植物碳水,總熱量中建議碳水含量低於10%。
-
關鍵維生素與礦物質:不足易致免疫低下、骨骼異常,維A、D必需動物來源,並嚴格控管鈣磷鎂比例。
-
充足水分:習慣攝取濕食或流動水,能預防泌尿及腎臟疾病。
狗狗營養需求要點
-
均衡蛋白質:成犬主糧蛋白質需≥18%,幼犬/成長期≥22.5%,以肉類為最佳來源。
-
優質脂肪:必需脂肪酸有利皮膚、關節、免疫,成犬最低含量5.5%,幼犬8.5%。
-
適量碳水化合物:能量及膳食纖維來源但不宜過量,以防肥胖及糖尿病。
-
完整維生素礦物質:如維A、D、E、K、B群及鈣、磷、鋅等,支持骨骼、神經及整体健康。
-
補足水分:每日供應足夠清水,尤其進食乾糧時。
快速對照貓狗主要營養比例
項目 |
蛋白質 |
脂肪 |
碳水 |
必需營養素 |
水分 |
貓 |
≥26% |
≥9% |
<10% |
牛磺酸、維A/D/Ca等 |
鼓勵濕食 |
狗 |
≥18% |
≥5.5% |
適量 |
Omega-3/6, 維生素礦物質 |
乾糧務必補水 |
2. 主人對貓狗營養的常見誤解
-
誤解#1:貓狗能吃素或家常飯
貓需靠肉類獲取牛磺酸、維A等動物專屬營養,狗雖能雜食但不能以人食為主,否則蛋白、鈣磷比例易失衡,致長期健康危機。 -
誤解#2:零食/自製飯菜等於完整主糧
零食多糖高脂少維生素,主食營養不均會導致肥胖、挑食及營養缺乏。 -
誤解#3:高蛋白或無穀配方必然最好
真正關鍵在於動物性蛋白與必需營養素含量,單看“高蛋白”或排除穀物並不等於符合營養生理需求。 -
誤解#4:僅看成分表,忽略營養均衡配比
部分飼主只看“肉含量”或價格,卻忽略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胺基酸等完整需求。 -
誤解#5:飯量越多、吃得越快代表健康
寵物暴食或誤用人食會導致消化系統負擔及慢性疾病。
3. 如何確保貓狗有充足營養?
-
購買國際認證主糧:認明AAFCO/FEDIAF「完整及均衡」標章,配方覆蓋動物所有生長、維持所需44種以上必需營養素。
-
根據年齡、活動量、體重、健康狀況挑配方:幼貓、幼犬需高蛋白高熱量;老齡或慢性病(腎臟、關節等)應選專方糧。
-
注重濕食與水分:貓尤需濕糧+活水器,預防泌尿與脫水問題,被獸醫視為泌尿預防日常大重點。
-
定期體重紀錄與健康檢查:及早發現體重異常、毛髮、消化等營養訊號,追蹤飲食調整後實際成效。
-
尋求獸醫及營養師指導:有任何食欲改變或健康問題,務必先諮詢獸醫,不要自行更換為過度極端配方或過度補充。
常見Q&A(FAQ)
Q1:貓狗可以一直吃同一口味飼料嗎?
A1:可,但建議少量多餐、偶有更換口味助腸胃及味覺多元、降低挑食。換糧需7~10天循序漸進。
Q2:寵物可以只吃濕糧嗎?
A2:可以,尤其對不愛喝水或有泌尿困擾的貓。乾濕結合是均衡之選,但需密切監控牙齒健康。
4. 如何挑選適合的寵物糧?
-
選擇AAFCO等認證標章與「Complete & Balanced」配方,確保營養全覆蓋。
-
原料成分排序清晰、動物蛋白應排前列:如雞肉、牛肉、鮭魚等,避免「副產品」或不明肉類。
-
依年齡/體型/健康狀況選專屬配方:幼貓/幼犬、成貓/成犬、老齡、體重管理、腸胃敏感等專配主糧。
-
初次換糧,先小包測試接受度與消化狀況,7–10天逐步換糧,避免腹瀉拒食。
-
定期關注品牌及所謂 “新成分” 的專業臨床實證與用戶評價。
-
專病或特殊體質(如尿石、過敏、胰臟等)應選獸醫推薦處方糧。
以科學餵養萌寵,守護牠的每一天
瞭解貓狗營養需求、打破飼主迷思、依科學與國際標準選糧,是打造健康快樂毛孩的第一步。對於坊間營養建議或概念,我們應該保有批判求真態度,定期監測健康、諮詢專業,搭配優質主糧和正確營養補充,讓你成為最專業的愛寵守護者!